活动简讯
活动简讯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实践 - 活动简讯
八都学校(初中部)校本课程建设单
发布时间:2023-3-15   浏览次数:1190

八都学校(初中部) 校本课程建设单

课程的主题(名称)

电子制作微项目课程

课程的理念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将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和结构性的发展和变化,与此同时也形成了课程内容上的选择性。在中小学劳技学科开发“电子制作”学习项目能让中小学阶段的技术启蒙教育内容更加完善,从而和高中的电子技术教育形成系列。在中小学开设以“电子制作”作为教学载体的“电子微项目制作”校本课程。可以使学生从中了解电路的原理,认识各种电子元件的功能,符合学生电子技术启蒙学习规律。使学生了解电子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简单的电子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与技,学会设计和安装电子控制电路使学生的“电子制作”学习更加实用,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学到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用电的问题,为未来的工程师和准备从事电子技术工作的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目标

学生角度:

把学生培养成会动手,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电子设计、制作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造力,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志向。

具体目标:通过课堂、社团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技巧和灵敏的动手动脑能力,还能在对电路进行改造、创新或增加功能的过程中开发智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电子制作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切体会到速度、效率、团结协作等要素在学习中和今后的工作中的重要性。

教师角度:

挖掘潜能,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育品牌。

学校角度:

课程建设,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发展学生。课程体现科学性、综合性和多元性等特点,与学校特色建设、社团建设等有机整合,建构相对稳定的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课程的原则

《电子微项目制作》课程的开发,我们主要根据学生的电子知识储备和年龄特征,设计安排了从简单的发光二极管小夜灯电路到稍复杂的发光二极管流水灯电路的系列焊接安装内容,以求达到学以致用的教育目的。课程目标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电路图”读识能力安装、焊接等能力为目标,在玩中学、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电子制作的能力,开启学生技术创新的意识。

课程的结构

课程类型(系列)

具体项目

基础内容1

通过面包板电阻路制作,按图示正确拼装电灯、发光二极管及三极管放大电路;按图示正确拼装声控电路,按图示正确拼装磁控、和光控电路。


基础内容2

基础内容涉及到的是电灯、电扇、门铃等最简单的电、声、光等电子作品的拼装。使每个学生都要学会的技术。在这些电子电路的拼装中渗透电路、电压、电流、电阻、电容器等电子知识和工作原理。为学生今后学习设计、拼装复杂电路打基础。


拓展内容1

自己设计、组装电灯电路,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拼装电路。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材料完成组装实验。


拓展内容2

增加电子焊接的技术内容突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电路电子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程的实施(包括师资安排、课时保证等)

校本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开放的。教师教学策略的选取不仅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具有个性特征和感染力的教学策略。一般提倡具有灵活性的分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学习方式的设计应该给学生较大的选择性和灵活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实践操作等都应该得到重视。教师要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

“电子制作”学习,是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来开展包含深奥电子理论的电路拼装活动。在集体教学中有竞争、有互学、有游戏、有合作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资源得到共享。任何一门技术光靠说教是掌握不了的技术的掌握和理解都需要反复的操作练习。由于学生的兴趣、特长的不同学生对“电子制作”技术掌握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电子微项目制作》校本课程教学时我们主要分基础组和挑战组活动形式是做中学和赛中练。

1、做中学

每个学生都要亲手操作组装基础内容的电路每个学生都要亲历基础电路的设计会画简单的电路图每个学生都要学会解决基础电路的问题。 “做中学”是一种良好的技术教育活动模式活动中更强调孩子的亲身参与和动手操作。它充分调动一切因素让孩子在玩中乐、玩中学、玩中思的过程中学会技术善于运用技术解决问题。

2、赛中练

单项比赛。每个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相同的电路组装任务,团队比赛。小组合作完成解决“问题电路”的任务创新比赛。独立或合作设计、制作不同的电路。中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争强好胜竞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采取竞赛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既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学习电子理论的枯燥感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电子微项目制作》校本课程能有效实施,根据学生的电子知识的储备,我们主要是基于劳动与技术学科在七、八年级进行分年段的开设,每个星期安排1—2课时教学时间,在劳技专用教室学习。这样使学生的“电子制作”学习既有基础性,又有连贯性。利用社团兴趣活动时间开展学习利用各类比赛、集训时间开展学习。

把“电子制作”学习课程化。在劳技课里学习,能保证课程的有效普及实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学习电子技术。利用社团时间拓展学习,可以满足有特长兴趣的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各级比赛,集中强化训练,不但能提升学生的“电子制作”技能和水平,也促进我们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平时教学的效益。

课程的管理(含审定)

1、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管理,由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审定。1.教科室负责课程资源分析与利用的专题培训。

2、学校教务处负责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培训、检查和督导。引导教师确定课程主题,了解学情,整合课程资源以形成课程预案。

3、教研组对教师的教学预案进行审定;引导教师围绕课程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把握好教学进程。

4、任课教师负责具体课程的实施,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和效果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


课程的评价

学校的课程的评价方案要包括学业标准、评价依据、评价方式与手段等。引导教师、学生和社会(包括家长)参与评价工作,注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全面性的评价,在实施评价时努力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任何一门课程的设计,我们都要考虑评价的方向、理念、评价的具体方法。我们要思考如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通过评价促进本课程的完善。《电子微项目制作》课程评价目的是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喜爱学习电子技术,鼓励学生发明创新,喜欢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老师的评价,也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对于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实行免试制,鼓励发展个性特长。

1、过程评价

纪录每节课学生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纪录每节课学生学习准备、课堂纪律情况,纪录每节课与同学合作情况。过程性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展开,目的是促进学生重视平时每一节课的学习,如果三次不带学习材料、电池,或上课不守纪律,将影响期末的情感态度等级考核,不能评优。如果平时的学习效果很好,期末的考核可以免考。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益。

2、结果评价

结果性评价注重的是学生的电子制作和焊接技能的培养和发展。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考核的内容也分层次性,可以选择第一层最基础的拼搭技能考核,也可以选择有挑战性的电路设计或有一定技术难度的焊接考核。


苏州市吴江区八都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20 苏ICP备18060956号 苏公网安备 32050902100724号
地址:吴江区震泽镇八都社区双板路11号  电话:0512-63875876  传真: 0512-63871876
本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wjbdzx@163.com   举报电话:0512-63875876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