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高素质的物理教师队伍为推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基础知识和探究能力为目标,以抓好提高工作效率为中心,努力提高课堂效率,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待优生成绩,培养优等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
二.情况分析
初二年级现有四个教学班,165名学生,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少部分来自周边市区,人员构成复杂,结合七年级各科的学习效果,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弱,尖子生数量不足,后进生数量偏大,学生家长的期望值很高,加之初二是分化的一年,所以教学难度和教师的教学压力都比较大。物理是新学期新科目,教学中应该激发兴趣,控制难度和速度,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包括五章内容,引言 第一章:声现象;第二章:物态变化; 第三章:光现象; 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四.教学要求
1.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到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3.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4.通过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方法的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五.具体措施
1.严格学习规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开学初,明确物理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要求。预习环节:强调自学自测,通过自测及时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听课环节:强调从听懂到会做,从会做到做对,从做对到做快。作业环节:强调独立.规范.高效,确保正确率。复习环节:强调及时认真。考试环节:强调及时纠错,形成错题集。
(2)教师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并加强对学生的督察纠错工作,让学生极早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①教师规范书写.语言.演示实验的操作等,给学生以规范的示范;②课堂上让学生能多板演,多交流,多暴露问题,教师及时给予点评纠正,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③增加作业面批量,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促进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形成。
2.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
(1)加强对我校以往中考取得辉煌成绩的宣讲,让学生对学校对老师增强信心,坚信只要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2)充分发挥物理学科与生活联系紧密.实验多.学生动手机会多的特点,提高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和信心,增强各方面的能力。
(3)开齐开足所有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并尽可能创造条件多开设一些趣味性强,动手机会多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探究过程中,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4)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狠抓教学过程的几个环节,提高课堂效益。
(1)集体备课:在遵守好学校关于教学常规的几条刚性规定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研究。①研究新教材的特点(该讲什么.做什么.讲多深.讲多难.如何实施)。②研究学生的特点,加强教师之间课间十分钟的交流。
(2)课堂教学方面:①针对本届学生的特点,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注意夯实基础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较好掌握好所学知识。②加强学法指导,本学期的重点是指导如何听课。③增加课堂提问面和学生动手动笔的时间,原则上不低于25分钟。④建立及时反馈制度。
(3)教学案及习题的编写:①强调教师在做完三本习题的基础上,再编写教学案及习题,注重选题的典型性.针对性.开放性。②强调作业的层次性,重点班与普通班之间应有不同层次的作业。③注意试题的开放性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4)作业的布置与批改:①杜绝完全用外来的资料做作业。②注意难度和分层,注重指令性作业与指导性作业相结合。③强调有布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5)培尖补差工作:对尖子生做好引导工作,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自学钻研,期中考试后组建物理竞赛小组,进行强化训练。补差工作,坚持后进生优先原则即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面批。
4.利用教研活动定期开展教学情况分析,根据每个班的学生特点,成绩的差异,找出每阶段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出好补偿练习,争取每章知识减少差生面。在每课时分析时,针对本年级学生配备怎样的课堂练习,配备怎样的课后练习,要进行认真组合.筛选与变化。
5.学校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校内观摩课。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示范课或教学研究课,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并采用一种新的公开课开展方式,即先确定课题.人选,再集体讨论方案,再上课.评课。
六.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初二物理期末考试范围:八年级上册
周次 |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六 |
周日 |
备 注 |
一 |
|
|
|
9/1 |
2 |
3 |
4 |
|
二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校物理研讨活动 |
三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
四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区初二物理教研活动 |
五 |
26 |
27 |
28 |
29 |
30 |
10/1 |
2 |
区初中物理优质课比赛 |
六 |
3 |
4 |
5 |
6 |
7 |
8 |
9 |
|
七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八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苏州市初二物理研讨活动(聚焦综合实践活动) |
九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苏州市初中课改展示 |
十 |
31 |
11/1 |
2 |
3 |
4 |
5 |
6 |
中学期中考试 |
十一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校物理研讨活动 |
十二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十三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苏州市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展评活动 |
十四 |
28 |
29 |
30 |
12/1 |
2 |
3 |
4 |
|
十五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
十六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校物理研讨活动 |
十七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十八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1/1 |
校物理研讨活动 |
十九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中小学期末考试 |
二十 |
9 |
10 |
11 |
|
|
|
|
|
八年级(上册)教学进度安排
日 期 |
教学进度 |
|
第一周 |
9.1-9.2 |
序言 |
第二周 |
9.5-9.9 |
第一章 第1节声音是什么~第3节噪声及其控制 |
第三周 |
9.13-9.16 |
第一章第4节;综合实践活动;第一章复习 |
第四周 |
9.19-9.23 |
第二章第1节 物质的三态~第2节汽化和液化 |
第五周 |
9.26-9.30 |
第二章第3节熔化和凝固~第5节水循环 |
第六周 |
10.8-10.9 |
综合实践活动 |
第七周 |
10.10-10.14 |
第二章复习;第三章第1节光的色彩 颜色~第2节 |
第八周 |
10.17-10.21 |
第三章第3节光的直线传播~第4节平面镜 |
第九周 |
10.24-10.28 |
第三章第5节;综合实践活动;期中复习 |
第十周 |
10.31-11.4 |
期中考试 |
第十一周 |
11.7-11.11 |
第四章第1节光的折射~第2节透镜 |
第十二周 |
11.14-11.18 |
第四章第2节~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第十三周 |
11.21-11.25 |
第四章第4节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第5节 |
第十四周 |
11.28-12.2 |
综合实践活动;第四章复习 |
第十五周 |
12.5-12.9 |
第五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速度 |
第十六周 |
12.12-12.16 |
第五章第3节直线运动~第4节运动的相对性 |
第十七周 |
12.19-12.23 |
综合实践活动;第五章复习 |
第十八周 |
12.26-12.29 |
期末复习 |
第十九周 |
1.2-1.6 |
期末考试 |
第二十周 |
1.9-1.11 |
假期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