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发达,网络的出现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观。网络是丰富多彩的,既有健康积极的,又有腐不良消极的。网络是载体,本身无对错,学好学坏,取决于人们的主观选择。我校戚小冬副校长于9月23日通过国旗下讲话告诉学生应该正确地把握网络带给我们的利与弊,也有利于我们合理地运用网络。
他指出:毋庸置疑,网络是现今功能应用最广的媒体,它为青少年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宽广平台,它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足不出户”,“尽览天下风云”;它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交活动的广阔空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它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摆脱了“两点一线”读书生活的单调。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网络有它的优点,同样网络也具有它的弊端。通过调查分析,大多数学生都不懂得如何正确对待网络问题,不懂网络的利与弊,仅仅小部分同学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提供帮助。很多的学生都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也有学生通宵打游戏。这样一来,不仅荒废了自己的学业,也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并致使视力下降等问题。不仅仅是打网络游戏,还有浏览不良网站。现在很多青少年在上网时,总会经不起诱惑而去打开一些不良网站进行浏览,这样一来,会对这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有的同学深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走上了盗窃、抢劫的犯罪道路,甚至发生杀人或者是自杀的悲剧。作为中学生自身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尽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益的信息,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力。要在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中学会五个拒绝:一是拒绝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二是拒绝网络侵害;三是拒绝不良癖好、不良行为;四是拒绝黄、暴力的毒害;五是拒绝进入未成年人不应该进入的网吧。
相信通过此次国旗下讲话的教育,我们中学生能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努力做到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