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时间在不经意间飞逝,教学工作又将揭开新的一页,为了切实有效地搞好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做到心中有计划,教学有章法,奋斗有目标,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和综合能力,特制订本期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语文认识和理解得到了拓展,他们能够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对开放性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课堂上有勇于带头的好学生,课堂教学开展顺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语文的惯养成差、研究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研究的主动性和合作探究意识不强、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等。因此,本学期我决心加大教学力度,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语文考试的及格率,力争取得家长的认可。
二、教材简析
本册书共设置六个单元。第一单元,学习杰出人物的杰出精神;第二单元,体现家国情怀;第三单元,讲述小人物的故事;第四单元,从不同角度展现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第五单元,从自然万物中感受作者情感;第六单元,学习探险与科幻作品。除了单元课文内容外,本书还推荐了两本名著阅读——《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自主阅读推荐的是罗广斌、杨益言写的《红岩》。通过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材课文设置容纳语文知识,综合体现语文素养的培养。而且各单元呈相连和递进的状态,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语文知识,符合学习规律。单元课文后的相关设置,紧紧围绕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是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1.掌握七年级下学期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背诵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文及现代诗歌。
3.学习教材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6.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7.阅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培养文学兴趣。
8.培养学生书写充满真情实感的记叙文的能力。
9.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情操。
四、教学重、难点
1.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2.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3.能够掌握每课的重点字词的书写以及释义。
4.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5.能够结合实际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品味生活,养成团结合作的集体意识,能够与同学合作探究分享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6.作文方面做到三点:
(1)在学生原有写作的基础上继续提高、锻炼写作的基础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基本写作要求。
(2)能层次分明地、有条理地写出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在作文中写出有个性的东西,作文要创新,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完全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进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继续加强记叙文的写作,多看多积累多悟多写。
五、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5.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6.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7.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8.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
9.加强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10.让优生帮差生,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
六、本期教改研究专题
1. 提高教师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认识,明确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 形成一套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提升教师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4. 推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
研究专题: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研究内容:研究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实施步骤:
1.学习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2.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模式。
3.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七、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
起止时间 |
教 学 内 容 |
教 时 |
备 注 |
第1周 |
2.13—2.16 |
1.开学常规教育 2.教材概况了解,课堂教学要求及学习准备。 3.简单了解课文:邓稼先(1课时) |
2 |
开学 报到 |
第2周 |
2.17—2.23 |
1.邓稼先(2课时) 2.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3课时) 3.列夫·托尔斯泰(1课时) |
6 |
|
第3周 |
2.24—3.02 |
1.孙权劝学(2课时) 2.写作:写出人物特点(3课时) 3.黄河颂(1课时) |
6 |
|
第4周 |
3.03—3.09 |
1.黄河颂(1课时) 2.老山界(2课时) 3.谁是最可爱的人(2课时) 4.土地的誓言(1课时) |
6 |
|
第5周 |
3.10—3.16 |
1.木兰诗(3课时) 2.写作:学习抒情(3课时) |
6 |
|
第6周 |
3.17—3.23 |
1.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3课时) 2.阿长与《山海经》(3课时) |
6 |
|
第7周 |
3.24—3.30 |
1.山地回忆(3课时) 2.台阶(1课时) 3.卖油翁(2课时) |
6 |
|
第8周 |
3.31—4.06 |
1.卖油翁(1课时) 2.写作:抓住细节(3课时) |
4 |
清明节放假 |
第9周 |
4.07—4.13 |
1.名著导读:《骆驼祥子》(2课时) 2.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时) ①竹里馆 ②春夜洛城闻笛 ③逢入京使 ④晚春 3.期中复习 |
6 |
|
第10周 |
4.14—4.20 |
期中复习、检测,试卷讲解 |
6 |
|
第11周 |
4.21—4.27 |
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课时) 2.驿路梨花(2课时) 3.有为有不为(1课时) 4.青春之光(1课时) |
6 |
|
第12周 |
4.28—5.04 |
1.陋室铭(3课时) |
3 |
劳动节放假 |
第13周 |
5.05—5.11 |
1.爱莲说(2课时) 2.写作:怎样选材(3课时) |
5 |
|
第14周 |
5.12—5.18 |
1.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传承家风(2课时) 2.紫藤萝瀑布(3课时) 3.井冈翠竹(1课时) |
6 |
|
第15周 |
5.19—5.25 |
1.外国诗二首(2课时) 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②未选择的路 2.登幽州台歌(2课时) 3.望岳(2课时) |
6 |
|
第16周 |
5.26—6.01 |
1.登飞来峰(2课时) 2.游山西村(2课时) 3.己亥杂诗(其五)(2课时) |
6 |
|
第17周 |
6.02—6.08 |
1.写作:语言要简明(3课时) 2.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课时) |
5 |
端午节放假 |
第18周 |
6.09—6.15 |
1.太空一日(1课时) 2.“蛟龙”探海(1课时) 3.带上她的眼睛(1课时) 4.活板(1课时) 5.搜集与整理(1课时) 6.表达与呈现(1课时) |
6 |
|
第19周 |
6.16—6.22 |
1.课外古诗词诵读(2课时) ①泊秦淮 ②贾生 ③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④约客 2.复习 |
6 |
|
第20周 |
6.23—6.29 |
期末复习 |
6 |
|
第21周 |
6.30—7.06 |
期末复习、检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