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 赋能课堂 ——八都学校参加吴江区教科研协作区主题研活动
11月11日,吴江区教科研协作区(小学第三组)活动在吴江区吴绫实验小学开展,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科融合课堂的建构与实践”。参加活动的有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余家友、吴江区教科协作区兼职教科员杨玲丽、丁捷慧老师和协作区九所学校的教科骨干。我校作为该协作区成员学校,由吴斌峰副校长和滕菲副主任参与了活动。
课堂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现实载体,老师们带着研究的视角观摩了两节青年教师的研讨课。吴绫实验小学的年轻骨干教师洪诚杰执教《稻田里的数学》,洪老师结合吴绫实小生生园的特色资源,以稻谷的产量为引子,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利用多学科思维解决问题,很好地展示了吴绫实验小学“融合课堂”的内涵特质。坛丘小学的范心蕙老师执教了《四季之美》,教师结合文本特点,带领学生抓住动词,朗读感悟,体会景物的动态之美。引导学生观察组图,运用所学方法表达迁移。
随后,吴绫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钱春芳以“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科融合课堂的建构与实践”为题,聚焦学科实践,向与会者汇报了学校“融合课堂”的提出背景、内容释义以及建构实施的现状。
学科融合是2022年新课标提出的学科实践要求,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老师们在吴绫实小杨玲丽校长的主持下,开展了“学科融合、赋能课堂”的主题沙龙。协作组成员校结合自己学校的实践经历,畅谈做法与思考。观点在沙龙中碰撞,智慧在交流中激发。新的问题、新的思考也在不断生发、延伸。
最后,余家友主任对本次活动做了全面总结。他指出,无论是融合教学还是学科实践,都要坚守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这一根本,每一个学科都要找到学科实践的创生点,即在重建学科知识的情境特征、实现学科知识的实践意义、彰显学科知识的个体价值、回应学科知识的育人目标方面持续探索,真正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
会后,与会学校还展示了《吴江区第九批双学年课题管理手册》,大家对照手册的填写形式与内容,互相学习和交流并提出了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