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区八都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方案
一、 学校理念文化及其解读
1. 办学理念:精诚致和,修文达雅
2.校训三风
八都小学校训:求真
八都小学校风:融合朴雅
八都小学教风:亲和儒雅
八都小学学风:谦和文雅
3.办学愿景
塑儒雅教师,育文雅学生,建和雅校园
(1)坚持以教师提升为本的管理理念,塑儒雅教师;
(2)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育文雅学生;
(3)坚持以科学取向为本的发展理念,建和雅学校。
4.办学特色
(1)打造“融和、宽雅”的管理文化。
以“和雅”作为核心理念,培育与“和雅”相适应的教风、学风、校风。
A 规划环境建设。建设文化墙。拟在校园主干道东侧建设文化墙,宣传学校办学理念,介绍学校历史、主要荣誉、办学特色等。加强书香环境建设。学校校门外围墙,可装饰中华传统经典主题喷绘,美化校园,对外宣传,一举多得。校园三个花园、两个紫藤架、绿化带走道边等,可以装饰经典诗文、文化名人等文化景点,让校园成为书香世界,让师生随时随地聆听古圣先哲的谆谆教诲,悠然徜徉于智慧的海洋,从而进入一种书香墨韵沁人心脾、文人雅韵油然而生的读书境界。
B实施人本管理。以“和雅”为管理理念,建立“以人为本、平等对话、民主参与、真诚沟通”的管理机制,凝聚职工之心,发掘个人潜力,从而达到共谋发展的境界。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我们从校训、办学理念等校园良好文化的建设着手,凝聚核心理念,构建文化体系。
(2)建设“顺和、高雅”的课程文化。
坚持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学校学习和家庭学习相结合的原则,综合开发“德育主题、学科拓展、社团活动、经典阅读、阳光体育”等课程,为学生提供艺术、科学、综合实践、体育四大类多元课程体系,满足不同水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学生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学校有一批书法爱好者,经常切磋交流。学校有着二十多年读写特色基础,读写氛围浓郁。学校将重点打造书法、读书、作文等特色课程,打造课程文化。
(3)倡导“悦和、朴雅”的课堂文化。
和雅课堂强调学得开心,教得自然,追求怡悦和顺,是谓“悦和”;和雅课堂强调训练扎实,过程流畅,追求朴素雅致,以故“朴雅”。我们追求的“和雅”课堂目标是:和谐的课堂、对话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快乐的课堂。特别是教育局提出“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我们的和雅课堂将紧扣学生这一中心,建构和雅课堂评价体系。
(4)营造“亲和、儒雅”的教师文化。
(1)开展社团建设,培养高雅兴趣。先有雅师,再有雅生。学校将通过建设教师社团,增加友情,展示才情,陶冶性情。比如书法、读书、健身舞蹈、骑自行车、摄影等,利用晚上、节假日等活动。
(2)完善研修制度,提高师能素养。学校将制定“儒雅”教师基本要求,确立几门必修课。教师研修活动增加师能素养培训等项目,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
(3)建立激励制度,营造和雅氛围。建立和雅教师评选等制度,通过评选,宣传典型,鼓励先进,营造积极向上氛围。
(5)培育“谦和、文雅”的学生文化。
雅,要分解到细节,落实到行动。比如以“十项素质”、“九个习惯”、“六雅素养”为抓手,开展“和雅”学生培育活动。
“十项素质”:一流好品德(六爱育德:国、党、家乡、父母、同胞、自然)、一股好精神(创新精神)、一种好能力(社会实践、实际动手、自理能力)、一副好口才、一门好才艺、一身好体魄、一手好书法、一方好人气(沟通、交际、分享和协作能力、能够融入群体、社会)、一个好成绩、一生好习惯(学习、生活、行为和思维习惯);
“九个习惯”:讲礼貌、讲公德、守时间、爱清洁、做家务、爱运动、好读书、好思考、记日记。
“六雅素养”:雅行雅范,走雅步,举止文雅;雅谈雅音,说雅言,谈吐温雅;雅咏雅诵,读雅文,内涵博雅;雅趣雅志,养雅好,气质贤雅;雅度雅怀,炼雅德,品德敦雅;雅学雅思,成雅才,学识慧雅。
二、 学校物质文化图谱
标志性文化景观:行知廊
八都学校行知廊简介:
八都学校的百米行知长廊,是师生学陶师陶的见证,也是学校特色宣传的阵地。内有陶行知生平及教育思想的相关图片和文字介绍,有本校师生各种学习活动的剪影,有学校作文特色方面的展示,也有各种学生作品和成果的陈列……行知长廊成为了八都小学“学陶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坚强基石,成为了八都小学师生活动的活跃平台!
三、特色课程文化掠影
学校特色课程有:小银杏文学社、软硬笔书法、古筝、电子百拼、 足球、金钥匙等。其中“小银杏文学社”是八都小学精品特色课程。以下是简要介绍:
作文教学是我校传统的教学特色。从“八五”开始,我校对作文教学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实验,曾承担了江苏省和苏州市多个作文教学课题。经历近二十年的教改风浪的洗涤,锤炼了师生,也积聚了一定的经验,丰厚和独特的资源为我校作文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动力。
本套作文教材,具有学材特性,是根据国标苏教版语文教材单元作文编写,适合三~六年级作文教学之用。体现了三方面的特点:一是趣味性。在教材中安排了教师的话、范文引路、自我评价等栏目,旨在让学生对作文有一种亲近感,消除惧怕心理;二是开放性。根据实际情况,在教材中相机安排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实践活动,包括观察、走访、调研等,为学生在作文中自觉表达真情实感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三是实用性。本教材,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学材,融教与学为一体,为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作文教学提供较为具体的操作方式和方法。
本教材属于单元作文教材的“补充”内容。在具体内容上,根据亲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原则,增加了部分“活动设计”和趣味话题。所选习作均出自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年出版的三至六年级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