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区八都学校教学工作计划(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
吴江区八都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
本学期根据区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师生实际情况,继续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目标,以“教学规范品质年”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以活动促教师发展,以活动促学生成长。学期初学校校长室和教导处的几位主任就教学管理中的很多环节进行过深入的探讨,我们希望在新的学期里,学校教学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开展:
一、继续规范和强化教学“七认真”工作
1. 继续规范新入职的老师“七认真”工作,我们会提供语数英三门学科的备课模板,让新老师学习;35周岁以上的老师,我们会提供电子备课的模板,在右边留空,写个性化修改,甚至对电子备课的字号、行距、加粗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作业的格式也要细化,比如作业本上计分表画法,都要有统一的规定。35周岁以下的老师我们会提供手写备课的模板,供年轻老师学习使用。这些模板学期初都会下发到每位老师手中。
2. 关于强化检查,我们准备在4月,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长组成检查团队,对全体教师的备课和作业进行一次诊断性检查,有问题当面反馈,马上纠正。每个老师的备课、作业都规范了,其实我们也不需要每月检查一次。
3. 关于教学反思,我和几所学校的分管校长进行了沟通,吴江教研室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我们想以最低的标准,求得最实的效果。但是,要求这两篇必须是原创,上交的电子稿我们会放进百度搜索。自己写的教学反思,真正是你思考的成果,几篇放在一起,就是一篇教学论文了,是你真正的进步。
二、以课堂研究为主,规范主题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主要是为研究课堂,通俗地讲就是听课评课。各教研组要把上课评课作为主要教研形式,再辅之以教材解读、作业设计、质量分析等形式。特别是语数英三大组更有这个条件。我们的三位教导主任会分头参加每一次教研组活动。
本学期,学校个教研组要把课程标准的学习作为教研组内重要学习内容,分教研组学好各学科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通过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结合的方式,专家讲座和自我学习结合的方式,真正把课程标准学好,用以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有质量的教研活动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阶梯,规范主题教研活动也是对青年教师负责。指向教学质量提升,加强教师集体备课、作业布置、练习试题的研讨。语文学科围绕新教材以及下发的研学案的实施,组织开展研讨活动。语文、英语学科围绕写字、课外阅读指导,组织开展研讨活动。结合学校主课题,确立研究主题,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有主讲有过程记录。
三、明确要求相互听课,让师徒结对达成实效
师徒结对对每一所学校都很重要,对我们学校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有很多刚刚入职的新老师,他们真的需要有人指导他们怎么备课,怎么上课,怎么批改作业,怎么和家长沟通,怎么做班主任。
暑假里我们设计了两本《师徒结对工作手册》,徒弟拿青的,师父拿蓝的,两本合起来就是我们学校的青蓝工程。我们的要求还是低一点,但要真正做起来,要取得实效。每学期徒弟听师父8节以上,师父听徒弟4节以上。到期末,我们对师徒结对工作也要进行相应的考核。
四、注重学科渗透,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教导处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在把“心理健康课”安排进课表,确保每班每2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础上,注重学科渗透。要求每个学科充分挖掘教材有关“心理健康”的元素,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并能通过主题教研课、主题作品展等方式呈现。每学年每学科不少于一次。
五、推动教学管理精细化,提升教学质量
今年我们要在设立教研组长的基础上,语数英三科再设立备课组长,负责本年级集体备课分工,负责本年级课堂作业、回家作业设计,负责复习阶段练习卷印制,负责统一质量调研后的分析汇总,负责期末小组内阅卷分工等。希望通过设立备课组长,推动学校教学管理更加精细化。
注重“研教融合”,提升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重视探索研教相融的策略,善于将常态的教研活动转型为主题聚焦、指向明确、操作性强的研究活动,关注质量提升,强化“研教相融,以研促教”意识,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努力使科研与教研有效融合成为新常态,改进教学行为,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202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