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同题异构《赵州桥》
3月份两周时间内,青年教师周静怡和沈源,开设同题异构教研课,八都学校全体语文教师参加研课活动。
周老师和沈老师的课,都紧扣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从文字中体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都能迁移运用文本语言进行解说词的介绍。
周老师的课,更加关注表达方法的总结提炼。沈老师的课,加强了文本与生活的沟通,利用生活资源体会列数字的好处,拓展相关主题的资料,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国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后,全体教师集中会议室,对两堂课进行了研课。活动中,老师们以终为始,紧扣教学目标比较两堂课所呈现的教学活动,设计优缺点,进行了条分缕析的发言,并针对一个一个教学点提出了不同的建议。比如,白仿竹老师提出,勾连三年级上学期理解词语的方法来理解“创举”;钮晨怡老师提出,对过渡句的处理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总结出“坚固”再到下文中体会“美观”,再顺势总结出“承上启下”的作用;戴勤菊老师则从设计的层次性上,跟大家共享了自己的独到设计。
本次教研活动,大家在比较中思考,思考中探索,拓宽了教学设计的思路、丰富了观课的角度,有收获更有困惑,相信在4月份第二轮的同题异构中,大家会有更好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