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好!欢迎访问吴江区八都小学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务公开 -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

平安校园| 健康风险提示 五月份这些疾病值得关注,请注意防范!

作者: 来源: 更新日期:2024-5-14   浏览次数:170

五月,天气逐渐变热,进入初夏,正是细菌病毒活跃之季,以下几种疾病需注意!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柯萨奇病毒A 组16型和肠道病毒 EV71 型感染最常见。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一年四季均可感染,以夏、秋季节最多。10 岁以下的婴幼儿多发。

潜伏期: 2-10 天,平均 3-5 天。

临床主要表现:开始是发热、咳嗽等类似感冒症状,随后会在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现疱疹,手心、足心及臀部皮肤出现斑丘疹,自限性疾病,多在一周左右痊愈,少数患儿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预防措施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在未经消毒处理的游泳池中游泳或者玩耍;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家长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待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开具复课证明方可返校。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颊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婴幼儿。疱疹性咽颊炎发展到手、足、臀部出现疱疹即为手足口病,应注意观察,临床以发热、咽痛、咽颊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 2 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预防措施加强卫生护理措施;餐具、玩具勤消毒;流行期间家长注意检查孩子口腔咽颊部黏膜有没有小疱疹和溃疡,有疑似症状的立即就医并及时告知班主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杜绝带病上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流腮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 天约 2 周时间内,传染性特别强;传播途径主要是患者喷嚏、咳嗽飞沫携带的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1~15 岁的少年儿童。

预防措施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锻炼身体,合理作息,均衡膳食,增强体质。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护能力,疾病早预防,健康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