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都学校(小学部)“阳光体育”活动方案
吴江区八都学校(小学部)“阳光体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不断丰富学生课余文化体育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校认真贯彻执行《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以及《关于吴江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精神,根据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和体育锻炼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系统地设计了能切实提高全体学生运动技能和锻炼能力的锻炼内容和方法体系,促使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进一步规范化、常态化,以“阳光体育”为辐射点,推动学校体育及其它工作的不断深化。
二﹑活动目标
1.进一步优化学校体育活动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落实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积极探索体育课和校园活动的整合,在开展长跑、跳绳、踢毽等常规项目的基础上,探索并设置其他丰富多彩的体育特色活动项目。
3.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发展。
4.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施原则
1.全体参与原则
充分发挥全体师生锻炼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互相激励,做到人人锻炼,共同健身。
2.安全第一原则
严格器材管理,落实安全职责。高度重视,以预防为主,做到器材保护与人员保护相结合,避免事故的发生。
3.科学性原则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遵循运动负荷的变化规律,根据季节的变化,合理地恰当地安排大课间活动内容及活动量,保证时间的同时也不超时,符合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不影响下一节课的正常学习。
4.教育性原则
“阳光体育”活动是一项集体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竞争意识。
5.创造性原则
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自编自创各种趣味体育活动,集思广益,自制器材,让“阳光体育”活动时时有趣,常常新鲜。
6.愉悦性原则
选择健康的游戏,将艺术、体育、特色创建融为一体,把健身寓于快乐之中。
四、组织机构
组 长:丁红国
副组长:吴斌峰
检查协调组: 周建东 钮建国 倪 晶 朱菊英 许 婷 俞建英 沈培英 徐明丽 邱依晴 杨 琴
体育指导: 陈芬 储刚 沈新发
后勤、医护:李佳斌 金佳伟
成员: 全体任课教师
五、活动形式及实施方法
(一)“阳光大课间”活动
我校“阳光体育”之“阳光大课间”活动,安排在每周的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第一节课后(时间为30 分钟左右)。采用“先集中——后按项目以班为单位分块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全过程,旨在全员参与,体现快乐学习,快乐体育,快乐成长的新理念。
1.活动时间:上午第一节课后9:05~9:35
2.活动内容:
晴天室外项目:
(1)集体活动:广播操(或其他)。
(2)自主活动:以班组为单位在老师的组织下,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有氧活动。
(3)放松活动:《微微》。
3.活动流程:
(1)跑步出场﹙3分钟﹚
(2)广播操(或其他)(5分钟)
(3)分班级:一年级:钻山洞游戏 二年级:丢手绢 三年级:跳短绳
四、五年级:八字跳长绳、六年级:贴烧饼(14分钟)
(4)集体放松、退场(3分钟)
4.音乐设置:
(1)运动员进行曲(3分钟)
(2)广播操(或其他)伴奏曲(5分钟)
(3)《加油 AMIGO》,《向快乐出发》(14分钟)
(4)《微微》(3分钟)
雨天室内项目:
(1)集体活动:室内操(或其他)
(2)各班活动:棋类活动、室内游戏、观看教育性视频等。
(二)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落实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学校积极探索体育课和校园活动的整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体育特色项目。
在《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规定的体育课(一二年级每周4节,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在课程设置中当天没有体育课的,安排师生在校园活动期间开展体育课活动,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是足球、跳绳、踢毽、羽毛球、体育游戏等,落实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以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三)学校“阳光运动会”开展情况
1.活动目的
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精神,增进友谊、团结,丰富校园文化,特拟定秋季体育运动会活动方案。
2.时间和地点
时间:10月底
地点:学校操场
3.比赛项目与报名
个人赛:1分钟跳绳、50米、100米、200米、400米等,
集体赛:拔河、8字跳绳、接力赛、趣味运动等。
4、奖项设置:
各类个人赛项目分男女生设奖前3名;团体赛设一二三等奖。
5.其他事宜
(1)各项目负责的裁判老师(详见裁判及工作人员安排表)组织比赛项目,进行记录,将最后成绩交到陈芬老师处;
(2)活动期间安全管理员时刻注意学生安全,严格加强学生管理,严禁学生违反活动秩序;
(3)若比赛项目在时间上发生冲突,其他老师积极帮助比赛顺利完成。
6.活动流程
(1)校长宣布运动会开始。
(2)升国旗,奏国歌,少先队员行队礼。
(3)教务处主任宣布有关运动会的安全事宜以及各项目的比赛场地。
(4)各运动比赛项目有序开展。
(5)颁奖。
(四)跳绳、踢毽训练及选拔方案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和体育组工作计划,努力抓好学校跳绳、踢毽社团建设,开展课余训练工作。
2.训练目标
(1)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兴趣爱好。
(2)提高学生跳绳、踢毽技术,争取为校争光。
(3)树立学生自信心、上进心,培养学生公平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以及终身体育观念。
3.训练重点
(1)跳绳:一分钟双飞、十人八字跳长绳
(2)踢毽:一分钟盘踢
4.训练时间、
周二、周四校园活动时间
(二年级14:45---15:25, 三四五六年级15:30---16:10),
5.训练计划
(1)准备阶段
1—2周:挑选有潜力的苗子,主要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提高学生的力量、弹跳、灵活等基本素质。
(2)过渡阶段
3—6周:进行针对性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并严抓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对成绩不做过分要求)
(3)提高阶段
7—10周:适当加大训练量和强度,丰富学生练习内容、形式以及节奏等,每周检测运动员成绩,并做好记录。
(4)赛前训练
11—14周:稍降低运动强度,运动量变大,进行多次赛前模拟,组织开展跳绳、踢毽选拔精英赛。
六、活动要求:
1.总要求:做到“四化”。
即:行动统一化、队列军事化、动作规范化、活动有序化。
2.学生具体要求:
(1)衣着宽松,尽可能穿运动服装,不装、带各类坚硬、锋利的物品;
(2)在指定地点进行活动,不乱窜乱跑;
(3)要根据身体情况开展活动,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立即告知老师;
(4)活动时要互相协作、谦让,互相帮助,有序开展活动,安全第一。
3.教师具体要求:
(1)要加强安全教育,并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
(2)按《活动方案》准备活动器材,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3)检查学生衣着,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4)活动时,要积极参与并做好组织及安全防护工作,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5)如有意外伤害事故,要严格按照《伤害突发事件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6)值日的老师要认真巡视,并做好当天的活动记录。
七、具体措施:
(一)健全组织,明确职责
“阳光体育”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个自上而下,合理、科学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协调和评估。形成校长室、教导处、德育处、体育教师牵头、班主任主抓、任课教师辅助、学生主体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需要明确职责,层层落实,齐抓共管。
各班班主任:负责本班“阳光体育”活动自由项目的制定及安全教育与管理。
(二)规范管理,形成制度
提出实施管理的“五落实、五到位”。“五落实”即每班活动时间落实,活动场所落实,活动器材落实,带班教师落实,值班领导落实。后勤组老师要及时购买和维修活动器材。
“五到位”即:领导督促到位,各方协调到位,班主任组织到位,学生参与到位,各项检查到位。由校长室、教导处、体育组协调学校各部门的所有教师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去,使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在师资配备、组织管理、安全后勤以及运动技术指导上得到有力的保障。
(三)建立检查评比制度
为了规范“阳光体育”活动,学校由校行政人员组成专门的活动检查评比小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检查评比细则,对体育活动进行不间断地检查与评比,定期公布,及时表扬,确保“阳光体育”活动的优质开展。
八、突发性伤害事件处理办法:
1. 伤情发生后,在场教师必须第一时间对伤者进行处理,了解伤者情况、判断伤情,伤害严重必须立即通知学校领导,并及时送医院观察治疗或打120急救。
2. 及时通知家长或监护人,妥善做好沟通、安慰工作。
3. 保护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作好有关记录并保护现场,采集有关证据以利于对事故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4. 重大的伤害事故要及时上报教育局。
吴江区八都学校小学部
20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