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第一学期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索精神。
二、教研目标
1. 加深教师对科学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提升教学能力。
2. 优化科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良好教研氛围。
三、教研活动安排
(一)第一阶段(第1 - 4周)
1. 第一次教研会议(第1周)
• 组织教师学习本学期科学课程标准的重点内容,明确教学方向。
• 共同商讨制定本学期教研活动的详细计划,确定各次活动主题及负责人。
2. 集体备课(第2 - 3周)
• 选定几个典型的科学课教学单元,分小组进行集体备课。
• 各小组教师深入研讨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资源的运用,形成初步教案。
3. 教案交流与修改(第4周)
• 各小组展示备课成果,分享教案思路。
• 其他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
(二)第二阶段(第5 - 12周)
1. 教学观摩(第5 - 8周)
• 安排教师轮流进行课堂教学展示,选择不同年级、不同主题的科学课。
• 听课教师认真记录课堂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情况等,课后及时填写听课评价表。
2. 评课研讨(第9 - 12周)
• 组织教师针对每节观摩课进行评课,先由授课教师自评,分享教学思路与课后反思。
• 其他教师从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方法运用、学生参与度等多方面进行点评,共同探讨改进策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三)第三阶段(第13 - 16周)
1. 专题讲座(第13周)
邀请专家或优秀教师开展关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专题讲座,介绍实验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以及评价方法等实用经验,拓宽教师教学思路。
2. 案例分析(第14 - 15周)
• 收集一些校内外优秀的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以及存在问题的案例。
• 教师分组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的亮点与不足,汲取经验教训,并形成案例分析报告。
3. 教学经验分享会(第16周)
• 组织教师分享在本学期科学教学过程中的个人收获、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等。
• 鼓励教师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成长进步。
(四)第四阶段(第17 - 18周)
1. 教研总结(第17周)
• 回顾本学期教研活动开展情况,梳理各项活动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 总结教师在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提升情况。
2. 下学期计划研讨(第18周)
• 共同商讨下学期教研活动的大致方向和重点内容,为新的学期做好准备。
四、保障措施
1. 严格按照教研活动计划安排开展各项活动,确保活动按时、有序进行。
2. 每次活动安排专人负责记录,包括活动内容、教师发言、研讨成果等,便于后续整理总结。
3.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将教研成果与教师的教学评价、绩效考核等挂钩,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
以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索精神。
二、教研目标
1. 加深教师对科学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提升教学能力。
2. 优化科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良好教研氛围。
三、教研活动安排
(一)第一阶段(第1 - 4周)
1. 第一次教研会议(第1周)
• 组织教师学习本学期科学课程标准的重点内容,明确教学方向。
• 共同商讨制定本学期教研活动的详细计划,确定各次活动主题及负责人。
2. 集体备课(第2 - 3周)
• 选定几个典型的科学课教学单元,分小组进行集体备课。
• 各小组教师深入研讨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资源的运用,形成初步教案。
3. 教案交流与修改(第4周)
• 各小组展示备课成果,分享教案思路。
• 其他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
(二)第二阶段(第5 - 12周)
1. 教学观摩(第5 - 8周)
• 安排教师轮流进行课堂教学展示,选择不同年级、不同主题的科学课。
• 听课教师认真记录课堂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情况等,课后及时填写听课评价表。
2. 评课研讨(第9 - 12周)
• 组织教师针对每节观摩课进行评课,先由授课教师自评,分享教学思路与课后反思。
• 其他教师从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方法运用、学生参与度等多方面进行点评,共同探讨改进策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三)第三阶段(第13 - 16周)
1. 专题讲座(第13周)
邀请专家或优秀教师开展关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专题讲座,介绍实验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以及评价方法等实用经验,拓宽教师教学思路。
2. 案例分析(第14 - 15周)
• 收集一些校内外优秀的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以及存在问题的案例。
• 教师分组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的亮点与不足,汲取经验教训,并形成案例分析报告。
3. 教学经验分享会(第16周)
• 组织教师分享在本学期科学教学过程中的个人收获、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等。
• 鼓励教师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成长进步。
(四)第四阶段(第17 - 18周)
1. 教研总结(第17周)
• 回顾本学期教研活动开展情况,梳理各项活动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 总结教师在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提升情况。
2. 下学期计划研讨(第18周)
• 共同商讨下学期教研活动的大致方向和重点内容,为新的学期做好准备。
四、保障措施
1. 严格按照教研活动计划安排开展各项活动,确保活动按时、有序进行。
2. 每次活动安排专人负责记录,包括活动内容、教师发言、研讨成果等,便于后续整理总结。
3.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将教研成果与教师的教学评价、绩效考核等挂钩,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
